首页 男生 其他 桃源趣事

第87章 报复

桃源趣事 云台仙翁 4054 2023-05-16 02:00
0:00
0:00

  蒙石上街,苦苦寻觅报复良方。

   对面来了一个麻疯病人。

   过去唯恐避之不及,今日看见,蒙石却分外兴奋:“就叫这对狗男女患上麻疯病,出出胸中这口恶气。”打定主意迎上前去,叫住麻疯病人:“喂,和你做个买卖怎样?”

   麻疯病人斜望蒙石一眼:“蒙老板,我穷得叮当响,能和你做什么买卖?”

   蒙石平心静气告诉:“只要你将身上起的浓壳取下来,估计约有一两就差不多了,你将浓壳碾成粉,交给我,就给你一两银子。”

   “莫不是吃饱了没得事,拿我寻开心?”麻疯病人稳了又稳。

   蒙石一本正经回答:“谁找你寻开心?我是做正事需要做偏方。这样,先给你一钱银子的定钱,东西办齐交给我时再给你一两银子,这该放心了。”

   麻疯病人笑嘻嘻地说:“好呢,保证按蒙老板说的去做,明天下午仍在这儿来拿想要的东西。”

   蒙石拿到所要的东西,拿回家阴悄悄地放入五酒壶中,再加入冰糖后装满酒,放在平时放酒的地方。当晚对张氏说:“夫人,为夫又要出门,只有委屈夫人。”

   张氏问道:“怎么才回来几天又要走呢?”

   蒙石满脸忧郁地说:“父亲大人的病还没有痊愈,只为夫人在家,有些放心不下,父亲病情稍微减轻,就急着赶回来看一下。回来这么久了,又放心不下父亲,所以还得去一趟。”

   “要得,夫君是该将父亲伺候痊愈之后再回来。”张氏显得通情达理。

   蒙石做出有些欠疚地样子说:“我不在家这段时间,多亏亲家翁关照。已用五酒壶泡满冰糖酒,为夫走后,若贯兄再来帮忙时,你可做几样小菜,请贯兄喝冰糖酒,表达我们诚心诚意的谢意。”

   张氏轻声回答:“嗯,知道了。”

   临走之时,蒙石前往贯家,象以往一样平静地对贯仲说道:“亲家翁,家父病体还未痊愈,弟还要前往苏州尽孝。家中大小事情又要麻烦贯兄照管。”

   贯仲满脸堆笑客气回答:“这个不成问题,石弟尽管放心前去尽孝,家中一切全包在为兄身上。”

   蒙石走后,贯仲又到蒙家,与张氏风流快活。

   张氏时常做些小菜,倒出蒙石泡的冰糖酒对酌。

   五酒壶的酒全部喝完,最后倒出了一些杂质。

   “冰糖里哪来少量杂质?”贯仲不解。

   张氏看后说:“可能过去泡过药酒,没洗干净。”

   蒙石此去是赵巧儿送灯台――一去永不来,在苏州父亲那儿长住不归。

   不久,贯仲发现自己身上有了反映,找郎中诊断。

   郎中仔细察看全身症状后说:“贯老板,你在哪里传染上了麻疯病?已有明显的的症状。”

   贯仲根本不相信:“我怎么会传染上麻疯病?请郎中再仔细诊断,到底是什么皮肤病?”

   郎中肯定地回答:“绝对没有看错,真是麻疯病。”

   贯仲回去和张氏缠绵,发现张氏身上好象也有问题,就问道:“不知你有什么感觉没有?我身上皮肤有些不舒服,请郎中看过,郎中告诉得了麻疯病呢。”

   张氏边回答边分析:“我也觉得有些不对劲。难道是我们偷情的事被他发觉心生怨恨而恶意报复!仔细想来,没有其他地方出问题,只有那壶酒是蒙石泡的,未必是他先做了手脚,让我们着了道不成?”

   贯仲明白蒙石知道他们私通的事而存心报复,不便声张,叫来匠人,在后面山上搭建一间茅屋,准备了近两千斤白酒,装了三大坛,又安排杀了几条猪,腌制炕成腊肉,也装了满满三大缸,还运几千斤粮食到茅屋里,安置全套铺陈和衣服,干脆和张氏住进去,就地拾些柴火煮饭。同时置办一副二人合用的大棺木备用。

   近期,他们身上全部溃烂,进入浓壳结痂传染期。

   贯仲面对现实与张氏商量:“麻疯病是不治之症,而且传染性大,为了不再害别人,叫儿子为我们打活丧鼓,在生做法事,再将空棺材抬到墓穴去,我们自己爬进去后,让人闭殓,了却此身。”

   张氏想了一下回答:“行,人迟早免不了一死,身子已经溃烂得不成样子,活着拖起也是受罪,能够活着看见后人尽孝,算是开了历史先河,也是一种享受,少活几天也值得。”

   贯仲叫儿子安排后事,提出唯一的要求:自己在坡上的茅屋内看着家里打三晚上活丧鼓。

   儿子应允,今天已是第三晚,早已请来天宁寺的和尚,做一场大大的法事生祭二人。做完一切,他们自行走到墓地,自己爬入棺材,闭殓封死,然后掩埋。

   水蛭听罢,将那一两银子给了店小二。

   店小二接过银子,乐癫癫地走了。

   睡下后,锣鼓声时时作响,噪声震耳,实在难以入睡,干脆起床去看热闹。

   来到贯家,乐师正在使劲敲打乐器,歌郎唱丧歌,主要唱的《薜仁贵征东》、《说唐》两部歌词。

   半夜唱孝歌,孝子奠酒、叩头,歌郎唱起游十殿。

   下半夜做法事,一个主持带领十六个和尚,身披袈裟,头戴僧帽,敲响鼓钹,口里颂着佛经,又念往生咒,叽哩咕噜,嗡嗡声响彻大堂。

   天刚麻麻亮就发丧,众人用手抬出空棺材放在地坝,拿出纸鹤、挽联、招魂幡等物,和尚、乐师、鼓手都来伺候,许多壮汉立即上前捆住棺材,前来送殡者,车马喧闹,阻街塞巷,贯家门前水泄不通。

   孝子跪在灵柩前摔了盆,报恩寺主持来起棺,孝子起身手捧灵牌子,走在灵柩前面,十六个壮汉将棺材上肩,尾随孝子之后,浩浩荡荡往坡上抬。

   两边之人,堵街填巷,引颈观看,随后跟着送丧,要看活人入棺的今古奇观。

   壮汉将棺材抬到墓地,安置在已经倒了许多石灰的墓穴里,调正位置,打开棺盖,内椁已经按常规摆放好层层叠叠的皮纸,不过早已用浆糊贴紧纸头。

<>read_di();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